印度尼西亚计划建设一系列模块化小型炼油设施,以加工提炼从美国购买和国内生产的原油,减少对进口汽油的依赖。模块化炼油设施以预制部件组合而成,建造过程比传统炼油厂更快、更便宜,能帮助这个亚洲最大汽油进口国满足国内需求,以及履行增加进口美国石油的承诺。
印尼于2025年5月表示,会减少从新加坡进口燃油,转而增加从中东和美国进口。印尼主权财富基金达南塔拉(Danantara)计划与美国工程公司KBR签署一份价值80亿美元(约102亿新元)的合同,以建造17座模块化炼油设施。印尼官员目前证实这项炼油设施计划。这是印尼与美国达成的贸易框架协议内容之一,其他内容包括承诺购买15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换取美国降低对印尼商品征收的对等关税。
达南塔拉首席执行官罗桑表示:“我们将进口原油到印尼,这需要与美国原油特性相匹配的炼油设施,因此我们会进行相应的投资。”
能源与矿产资源部副部长尤利奥(Yuliot Tanjung)说,炼油设施将建在靠近石油生产地的地点。当局已开始在纳土纳群岛、东爪哇省泗水、北马鲁古省北哈马黑拉县和西巴布亚省法克法克镇(Fakfak)等地,展开模块化基础设施和石油储存设施的初步研究。市场人士提醒,印尼专注于建造小型炼油设施的策略,与全球大型原油加工设施日益增多的趋势背道而驰。大型设施可以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实现效益最大化,小型设施则可能经济效益不足。
挪威睿咨得能源(Rystad Energy)高级副总裁潘卡伊说,简单的炼油厂建设时间短且成本低,可作为减少依赖成品油进口的“快速解决方案”,但无助于实现石化产能扩大的长期目标;萨里清洁能源公司(Surrey Clean Energy)董事伊姆西罗维奇认为,小型炼油厂的产能通常为每日5万桶至15万桶,属于较为简单的设施,不能升级改造,难以实现规模经济;斯巴达商品公司(Sparta Commodities)高级分析师吴朱妮(June Goh)表示,这些项目因原料需求较小、码头条件有限,可能须使用较小型的油槽船进口原油,这将大幅推高成本,“如果模块化炼油设施项目本身不具备原油灵活性,那么印尼将非常容易受到美国原油出口到印尼的价格波动所影响。”
来源: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