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办公室秘书长昌塔农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2025年7月—9月)农业经济总体状况(农业GDP)同比增长1.4%。主要支持因素源于良好的水资源管理,加之自上半年以来持续稳定的降雨量,使得水库和天然水源中的蓄水量足以满足农作物种植和生长的需求。这一形势有利于农民扩大此前闲置土地的种植面积,同时他们也更加严格地进行养护管理并密切防范动植物疫情。尽管在此期间,北部和东北部部分地区遭受了"韦帕"和"剑鱼"风暴的影响,引发了强降雨和突发性洪水,但由于事前准备充分和有效的应对措施,农业生产损失得以控制在有限范围内。
受上述各种因素影响,植物领域增长2.9%,紧随其后的是林业领域增长1.7%,农业服务领域增长1.2%。与此同时,畜牧业小幅回升,增长0.2%。而渔业则继续萎缩5.3%。“对于2025年全年农业经济趋势,农业经济办公室预测其增幅将在2.3%至3.3%之间,支撑因素包括全年充足的种植用水量。”
此外,还包括政府部门及农业合作社部持续推动的各项政策,例如系统性水资源管理、自然灾害应对准备、动植物疫病防控以及提升农产品生产和质量的技术和创新运用。然而,仍需密切关注的风险因素包括:气候变化、多种生产资料价格持续高企、国际冲突局势、日益严格的贸易壁垒措施以及汇率波动,这些均可能对出口部门和国内农产品价格产生影响。
农业经济办公室定于2025年12月中旬举行研讨会,发布2025年农业经济总体状况及2026年趋势展望。农业经济办公室副秘书长威尼表示,植物领域增长2.9%,其详细原因在于有利的气候和水源条件使得多种作物的单产和总产量均有所提升。主要作物中,产量增加的有:雨季稻和旱季稻,因水稻种植和生长期间水源充足;
饲用玉米,部分农民转种玉米以替代价格下跌且受叶斑病困扰的木薯; 巴塔维亚菠萝,植株生长健壮,可比上年更好地控制其结果;天然橡胶,大部分橡胶树处于高产期;榴莲和龙眼,价格持续向好,激励农民加强管理并扩大种植面积,尤其是在南部地区;红毛丹,东部地区气候有利于开花坐果。而产量下降的作物包括:木薯,其主要产区仍受花叶病疫情影响;油棕,南部地区的异常气候导致油棕果串发育不全;以及山竹,农民砍伐老树改种回报更高的榴莲等其他果树。
畜牧业增长0.2%,源于良好的农场标准管控以及为响应市场需求而扩大生产。其中,生猪产量自2025年第一季度起调整增加饲养量而略有上升;肉鸡产量因消费者为替代价格较高的猪肉的消费转向而增加;生鲜奶因持续改良奶牛品种和发展饲料配方,产量和质量均有提升。而鸡蛋产量下降,则是因为价格稳定措施呼吁农民适时淘汰适龄蛋鸡,加之气候异常影响了母鸡健康,导致鸡蛋产量减少。
渔业萎缩5.3%,其中罗非鱼和鲶鱼产量因饲料成本持续高企而下降,同时销售价格走低,挫伤了农民投放鱼苗的积极性。南美白对虾产量同样因气候异常下降,气候影响了养殖池水质,导致虾生长缓慢并出现急性死亡问题。此外,进港水产品数量减少,原因是气候多变以及作为主要成本的燃油价格依然高企,致使商业捕捞经营者减少了出海捕鱼航次。
农业服务领域增长1.2%,源于主要经济作物如雨季稻、季外稻和饲用玉米的种植面积扩大,使得雇佣机械进行土地整理和收获作业的活动相应增加。林业增长1.7%,其中桉木产量随国内造纸工业需求以及对华对日出口增长而增加;木炭随中国、斯里兰卡、日本和韩国市场需求而增产;燕窝为供应加工产业并出口至中国而增产。而橡胶木产量则因政府砍伐老旧橡胶园重新种植的目标而下降;紫胶因气候不利于生长而减产。
来源:星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