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3日,“国际视野下的华侨华人与中国抗战学术研讨会暨世界文化遗产视角下的鼓浪屿抗战史研究论坛”在厦门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福建省历史学会和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协同主办。会议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探讨中国抗战时期华侨华人的伟大贡献。
汕头大学区域国别与华侨华人研究院助理王艺雯同学受邀参与本次研讨会。

会议由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系主任水海刚教授主持开幕,王艺雯同学在分论坛中分享了题为“侨领与侨乡的文化互哺:海外抗战纪念设施赋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成逻辑”一文。这篇文章通过剖析文化互哺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机制,指出侨领的文化主导性以及侨乡的文化适应性,借助海外抗战纪念设施这个中介场域,实现了文化输入、转化以及反馈的阶段性良性互动。这种互哺机制推动了文化认同的跨域整合以及历史记忆的共享,并且借助强化情感联结以及展开共同体实践,切实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理念认知向情感自觉的升华。

通过本次学术研讨会,不仅传递了我院的学术观点、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也收获了学界同仁的宝贵意见,有效加强了我院与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为研究院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