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网刊登汕头大学区域国别与华侨华人研究院郑慕强、郑锐彬撰写文章《亲诚惠容引航向 命运与共谱新章——习近平主席出访开辟睦邻友好合作共赢光明未来》。

全文转载如下:
时序更迭,万象更新;睦邻外交,再谱新章。2025年仲春时节,习近平主席应邀启程,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这不仅是中国国家元首年度首次出访,更是擘画区域合作蓝图、深化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行动。五天四夜,跨越山水,近三十场活动紧锣密鼓,习近平主席同三国领导人深入交流,共叙友谊,共商合作,共话未来,将“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播撒在广袤的东南亚大地,收获了累累硕果。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此次访问紧随中央周边工作会议之后,是将顶层设计化为生动实践的关键一步。会议明确指出,要“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周边工作新局面”。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特别是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涌动,中国如何与周边邻国相处?如何携手应对挑战、共谋发展?习近平主席的东南亚之行,以实际行动给出了清晰响亮的中国答案:坚持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倡导文明互鉴,维护公平正义,走一条合作共赢的光明大道。访问取得圆满成功,不仅巩固和提升了中国同三国的双边关系,更为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注入了宝贵的确定性和正能量。
战略引领,友谊之树根深叶茂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乃中华民族传统理念之精髓,亦是新时代中国周边外交的核心遵循。中国同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无论是“同志加兄弟”的革命情谊,还是跨越千年的丝路情缘,抑或是风雨同舟的“铁杆”之交,都已成为彼此共同的宝贵财富,为新时代双边关系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元首外交的战略引领作用在此次习近平主席访问中得到充分体现。访问期间,三国均以最高规格礼遇和最隆重安排,表达了极高尊重和对发展对华关系的高度重视。越南鸣放礼炮,高层悉数出席活动;马来西亚总理全程陪同,展现真挚情谊;柬埔寨国王更是史无前例地亲赴机场迎接并授予最高荣誉勋章。这些特殊安排,生动诠释了双方深厚的友好情谊和战略互信。
在高层战略引领下,中国与三国的关系定位实现了历史性提升,携手迈入了崭新阶段:中越双方强调加快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彰显携手迈向现代化的坚定决心;中马此次宣布构建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为两国关系下一个“黄金50年”擘画了宏伟蓝图;中柬双方宣布构建新时代全天候中柬命运共同体,这不仅是中国首次同东南亚国家建立“全天候”命运共同体,也树立了双边层面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新典范,凸显了中柬“铁杆”友谊的特殊战略价值。
这些关系新定位,为中国同三国未来各领域合作开辟了更广阔空间,指明了更清晰方向。
务实合作,发展之基日益坚实
行动是友谊最好的证明,务实合作的价值在于惠及人民。习近平主席此访推动签署的108份合作文件,是沉甸甸的成果清单,彰显了中国同三国深化互利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勾勒出共同发展的清晰路径。
互联互通是合作的重点。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区域经济融合的基础。此访中,中越铁路合作机制启动,跨境标轨联通提上日程;中马高质量推进东海岸铁路等旗舰项目,促进铁海联运;中柬同意共制铁路网规划,中方支持柬埔寨推进扶南德佐水利项目。这些重大举措将显著提升区域联通水平,为经济走廊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合作目光投向未来,聚焦“新质生产力”。三国均同意加强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合作。中马致力于打造地区新质生产力合作高地,中越、中柬亦视此为深化合作的契机。这标志着中国与周边经济合作正加速向高科技、高附加值领域升级,共同塑造区域发展新优势。
产业链供应链合作走深走实。各方同意深化发展战略对接,如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各国发展规划的融合。双方将共同提升经贸合作区水平,如中马“两国双园”、中柬西港特区,用好RCEP等自贸协定,扩大农产品市场准入,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致力于构建更紧密、更具韧性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
合作成果最终惠及民生。从越南农产品更便捷地进入中国市场,到中马互免签证极大便利人员往来,再到中方支持柬埔寨建设“工业发展走廊”和“鱼米走廊”,助力其现代化进程,此访成果紧扣当地发展需求,让合作共赢理念深入人心,福泽千家万户。
人文交融,理解之桥更加宽广
民心相通,方能行稳致远。国家关系的基石在于人民的理解与支持,而文化的交流则是促进理解的桥梁。习近平主席此访高度重视人文交流,推动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机制建设,进一步拉紧了中国与三国人民的情感纽带。
以共同记忆凝心聚力。在越南,习近平主席同越方领导人共同出席中越人民大联欢活动,启动旨在传承红色基因的越南青年赴华“红色研学之旅”,强调“中越关系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勉励青年一代为中越友好事业贡献力量。
以文明对话启迪智慧。在马来西亚,习近平主席同安瓦尔总理就文明互鉴深入交流,双方倡导开展“儒伊文明对话”,体现了对不同文明和谐共生、交流互鉴价值的高度认同,为促进亚洲乃至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贡献东方智慧。
以多元交流增进了解。中柬宣布2025年为“中柬旅游年”,中马签署互免签证协定,将极大促进旅游业发展和人员往来。此外,教育合作、文化合作、媒体智库交流、青年地方交往等机制不断完善,为各国民众提供了更多相知相亲的机会。大熊猫作为中马友谊的使者,继续传递着和平与友好的信息。
这些丰富多彩的人文交流活动,将不断增进相互理解,消除隔阂误解,厚植友好情谊,为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的长远发展提供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
携手担当,共护和平正义之道
风雨同舟,方显担当本色。面对变乱交织的世界格局,中国与周边国家守望相助,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发展大局,展现了负责任的亚洲力量。习近平主席此访,正是这种团结协作精神的生动体现。
共担维护多边主义之责。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才是人间正道。中国坚持扩大开放,欢迎周边国家共享发展机遇。各方强调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世贸组织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反对单边制裁与“筑墙设垒”,共同以亚洲的稳定应对世界的不确定。
共筑地区和平安全之盾。此访期间,中国同三国在安全领域的战略协作得到显著加强。中越同意将“3+3”战略对话机制提升为部长级,中马、中柬则分别同意建立外长、防长“2+2”对话机制。这些新机制的建立,将提升双方在重大安全问题上的沟通效率和协调水平。同时,各方同意深化执法安全合作,共同打击电信诈骗、跨境赌博等犯罪活动。在南海问题上,各方重申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分歧,反对外部干涉,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
共享全球治理经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在此访中得到三国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和积极响应。中马、中柬还签署了关于落实“三大全球倡议”的合作文件。这表明,中国倡导的理念和方案,契合了时代发展潮流和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利益,正凝聚起越来越广泛的国际共识,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东方智慧。
习近平主席此次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的国事访问,是中国周边外交的又一次成功实践,生动诠释了“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的深刻内涵和强大生命力。访问巩固了传统友谊,提升了战略互信,深化了互利合作,促进了文明互鉴,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和周边命运共同体注入了强大动力。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