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邮件 MY STU 学分制系统

EN
EN

打造智能会计人才培养新范式: 商学院龙月娥教授接受《中国会计报》专访

发布日期 : 2025-02-28

近日,汕头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龙月娥教授接受《中国会计报》专访,就商学院在智能会计人才培养领域的创新实践与显著成果展开深入探讨。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下,会计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汕头大学商学院积极应对,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智能会计人才培养之路。

“AI+会计”跨学科融合是学院会计人才培养的核心策略。龙月娥副院长指出:“未来会计人员的核心能力将转向数据分析、风险预警和战略决策支持,‘人机协同’会成为会计工作的常态。只会做账的‘核算型’会计可能被淘汰,而懂Python、能挖掘数据价值的‘分析型’人才才是企业急需的。”为此,学院自2018年启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商科”人才培养计划。

课程改革是这一计划的关键一环。学院构建了“三层递进”的课程体系:基础认知层开设《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导论》《Python数据分析基础》等课程,帮助学生建立对技术的初步认知;技术应用层设置《Python财务数据分析及应用》《财务管理与Python实现》《智能财务决策》等课程,有效提升学生利用AI工具赋能会计的能力。综合创新层计划开设综合案例实战演练课程,培养学生利用AI与大数据技术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材建设方面,面对跨学科课程教材匮乏的难题,学院组织教师编写系列教材。其中,《Python财务数据分析及应用》已被国内多家院校采用。这些教材不仅满足课堂教学需求,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有力支持。

师资队伍建设同样重要。针对“懂会计的不懂AI,懂AI的不懂会计”的痛点,学院采用“外引内培”的方式,引进计算机背景的教师,同时派送商科教师参加Python培训。如今,学院的会计教师既能讲授传统会计知识,又能带领学生进行智能化的财务数据分析。

目前,学院已形成校、院、专业三位一体,前后衔接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商科”人才培养体系。在课堂教学中,AI不仅是工具,更是思维训练的载体。学院引导学生正确使用ChatGPT,让其从“作业代写”转变为“学习伙伴”;举办AIGC视频创意大赛,使学生在制作短视频的过程中,将商科知识与AI技术深度融合;引入智能助教,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打破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汕头大学商学院的智能会计人才培养成效凸显。近三年,学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科云杯”财会大赛等赛事中荣获30余项国家级和省级奖项,学生竞争力显著提升。学院编写的"AI+专业"教材受到广泛认可,校企合作不断深化,与多家企业共建实验室,推动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学院也面临着AI伦理与“工具依赖症”等挑战。对此,学院采取“疏导而非禁止”的策略,制定行为规范,强化伦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技术。

展望未来,汕头大学商学院将继续深化智能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紧跟技术发展趋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深化AI对会计的赋能作用,教会学生有效使用大语言模型等AI工具。推广AIGC教学视频,师生共创短视频库,让知识传播更生动。强化伦理与批判思维教育,新增相关课程,教授AI伦理、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更多的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实际工作场景的机会。持续提升师资队伍的数智化水平,鼓励教师开展更多的教学创新实践。学院的目标是培养能够熟练运用AI,具备深厚专业功底和判断力的“AI指挥官”。

IMG_256

《中国会计报》创刊于2008年7月18日,是由财政部委托中国财经报社主办的全国唯一一份财会专业报纸,2024年被中国知网评为“高学术影响力中国报纸”。


来源:教务办公室

编辑:董艺沅

初审:蔡菁

复审:林馨

终审:龙月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