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激发师生创新活力并明确汕大的未来发展方向,3月13日下午,汕头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郝志峰教授以《落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汕大力量》为题,为汕头大学全体研究生讲授2025年春季学期第一堂思政课,商学院研究生积极参与学习并展开了热烈讨论。
课程伊始,郝志峰校长从人工智能的国际形势切入,剖析了全球科技竞争的紧迫性,他提到,智能教育与产业融合是汕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并带领全体研究生对AI、大数据等前沿领域的国内及国际发展动向进行了详细的了解,指出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汕大正在加速产学研的深度融合,通过成立新质生产力国际联合研究院,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未来应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的深度融合,构建更加智能化、绿色化、全球化的经济体系,助力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要落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汕大力量,强调要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和新能源等前沿领域,汕大师生将成为这一进程中的重要力量。



2022级研究生罗敏倩同学表示:通过这次思政课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仅是国家战略的宏观布局,更是每一位青年学子在微观层面需要践行的责任与使命。郝校长的讲解让我意识到,科技创新并非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与我们日常的学习、科研和实践息息相关。作为汕大学子,我们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领域,我们需要不断突破学科边界,勇于探索未知。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只有将个人的创新实践融入到国家发展的浪潮中,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未来,我将以更加开放的心态迎接挑战,积极参与跨学科的研究与合作,努力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新质人才”,为汕大、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3级研究生马佳宁同学表示:郝校长从人工智能的国际形势切入,剖析了全球科技竞争的紧迫性。“拥抱新质生产力,终身学习”的号召让我感触最深。在技术迭代加速的时代,唯有保持开放心态、持续更新知识体系,才能不被时代淘汰。我深刻体会到,落实新质生产力并非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门课程的学习、每一次实验的探索中。未来,我将主动参与科创项目,在AI与专业交叉领域深耕,以“汕大力量”为荣,努力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新质人才”。
这堂课让我明白,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未来紧密相连。作为汕大学子,我们既要仰望星空,关注科技前沿;更要脚踏实地,以终身学习践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使命。
2024级研究生卢彦同学表示:聆听“发展新质生产力,汕大师生的必由之路”主题思政课,我深刻感受到新质生产力对当代高等教育和青年使命的重塑意义。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人才支撑为基石,而高校正是这一变革的主阵地。作为汕大学子,我们既是知识的学习者,更应是创新的实践者。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打破学科边界、融合前沿技术。课堂中强调的“创新驱动”让我深受启发:科研不能囿于理论闭环,而需瞄准产业需求与社会痛点。在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新兴领域,我们既要夯实理论基础,更需培养将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能力。汕大倡导的产教融合路径,正是架起实验室与产业间的桥梁,让学术研究真正服务于高质量发展。作为研究生,我意识到我们要思考如何用专业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未来,我将以开放思维拥抱交叉学科研究,在团队协作中锤炼实践能力,让创新成果从校园走向社会。新质生产力的浪潮中,汕大师生当以开拓者的姿态躬身入局,在时代答卷上书写属于我们的答案。
2024级商学院研究生学习委员徐冰杰表示:在郝志峰校长的“思政第一课”中,他以“落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汕大力量”为主题,为我们生动阐释了新时代青年在人工智能浪潮中所肩负的使命与责任。通过认真聆听郝校长的报告,我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不仅是推动国家进步的核心动力,更是每一位青年实现自我价值、迈向卓越的重要阶梯。郝校长强调,面对全球科技竞争的激烈态势,汕大学子应当主动拥抱变革,勇于探索前沿领域,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
2024级商学院研究生团支书王佳妮同学表示:通过本次思政课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践行新质生产力并非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日常学习的点滴之中——无论是每一门课程的深入学习,还是每一次实验的认真探索,都是落实新质生产力的具体行动。展望未来,我将积极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在人工智能与专业领域的交叉点上不断深耕,以“汕大人”的身份为荣,努力成长为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新质人才”,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商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2023级钟颖瑶同学表示:在参加学习此次主题思政课后,我深刻体会到新质生产力对当代高等教育以及青年一代使命的深远影响。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以高素质人才为支撑,而高校作为知识传播与创新的重要阵地,在这一变革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汕头大学的学生,我们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应成为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我们肩负着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创新成果应用于社会发展的重任。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汕大学子应当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的浪潮中,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努力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将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真正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商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种照辉老师表示:郝校长的思政课高屋建瓴,富有思想深度,研究生党支部将以党建为引擎,积极参与新质生产力国际联合研究院的工作中,推动研究生在产学研融合中树牢科技报国信念、锤炼实践创新能力,为构建中国特色的新质生产力贡献汕大商科智慧与青年力量。
商学院分管学术型研究生工作的郭功星副院长表示:郝校长的报告为商学院研究生教育指明了方向,既紧扣学术前沿,又扎根产业实际。和同学们一起聆听郝校长的授课之后,我深受启发,受益匪浅。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高校的深度参与,尤其是研究生群体,作为科研创新的生力军,肩负着重要使命。此次思政课让我们更加明确了培养目标与发展路径。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把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切实贯穿到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让每一位研究生都能成为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新生力量,在未来的学术和产业舞台上,展现汕大商科的智慧与担当,为推动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这次思政课不仅让广大师生对新质生产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激发了大家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热情。汕大将继续秉持“有志、有识、有恒、有为”的校训精神,不断追求卓越、勇攀高峰。在未来的日子里,汕大师生将携手并进,共同书写汕头大学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新篇章!
来源:科研与研究生办公室(赵西子)
编辑:马嘉敏
初审:张晓晓
复审:种照辉
终审:郭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