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潮汕经济论坛讲座(第56期)在东海岸校区行政楼C341研讨室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特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浩,莅临商学院开展学术交流。张浩教授围绕“智能制造能增进民生福祉么?——基于工业机器人数据的检验”这一主题开展学术报告。活动由汕头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张诚主持,汕头大学商学院赵恢林老师等,以及商学院应用经济系相关研究生参加交流学习。
张浩教授围绕“智能制造与民生福祉”这一前沿议题,系统阐述了智能制造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及其实证检验结果。他指出,智能制造作为新一轮技术变革的关键驱动力,其影响并非单维度的,而是通过收入增长、就业结构调整、教育投资等多重渠道综合作用于民生福祉。张浩教授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1-2019年微观数据,运用工业机器人渗透度这一核心指标,深入分析了智能制造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因果影响。
在研究发现方面,张浩教授重点阐释了智能制造影响民生福祉的三大核心机制。首先,智能制造通过促进收入增长与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双重渠道提升居民幸福感,研究发现其对中低收入群体的改善效应尤为显著。其次,就业市场呈现“替代—创造”动态平衡特征,智能制造有效促进中低技能劳动者向创业及服务业转移。第三,智能制造的技能溢价效应激发了教育投资的内生动力,显著缩小城乡人力资本积累差距。
张浩教授创新性地将主观幸福感内涵具象化为“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七个维度,系统验证了智能制造如何通过改善收入进而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多维民生领域提升居民福祉。研究结果表明,智能制造不仅能够提升教育投资水平、增强医疗保障能力、改善住房条件,还能强化代际支持和养老保障体系。
此次张浩教授的学术报告兼具理论创新与现实关怀,不仅拓展了智能制造对居民福祉影响的研究视角,揭示了智能制造促进包容性增长的新路径,更为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嘉宾介绍
张浩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学博士,现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金融开放与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曾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系统工作多年,并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系从事访问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家庭金融和国际公司金融。近年来在《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UTD24)、《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管理科学学报》、《金融研究》、《统计研究》等SSCI和CSSCI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多篇文章被人大报刊资料复印中心和国研网转载。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以及省部级项目多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项近10项,厅级科研奖项近20项。
来源:应用经济系
图文:张卓
初审:王迎春
复审:张诚
终审:郭功星、郑慕强
图文:张卓
初审:王迎春
复审:张诚
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