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邮件 MY STU 学分制系统

EN
EN

第十二期碳中和与气候金融论坛在汕头大学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 : 2025-10-19

2025年10月18日,第十二期碳中和与气候金融论坛在汕头大学成功举办。该论坛是国际能源转型学会(ISETS)能源金融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气候金融研究分会主办的系列学术活动,本次论坛由汕头大学商学院承办、汕头大学新质生产力国际联合研究院协办,论坛主题为“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论坛的开幕式由汕头大学商学院梁强院长主持。致辞环节,首先由汕头大学商学院邹志波书记代表承办单位向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邹志波表示,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以本次论坛为平台,聚焦前沿问题、深化理论研究、推动实践探索,为助力碳中和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随后,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气候金融研究分会理事长、西南财经大学张大永教授代表主办单位致辞。他首先对汕头大学商学院承办本期论坛表示感谢,然后介绍了学会的发展历程以及在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期刊发展以及学术影响等方面的取得的成果,进而强调了气候金融学科建设的必要性。

主旨报告环节由学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夏炎研究员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孙晓蕾教授分别主持。四位特邀专家介绍了各自最新的研究成果。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范英教授作了题为“低碳转型的市场机制”的报告,介绍了低碳技术的演化规律,并指出以碳市场为代表的多维市场机制是促进低碳技术发展、提高能效、实现减排目标的最重要的手段。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於世为教授作了题为“新型能源体系的内涵诠释与要素解析”的报告,指出我国正处于“双碳”目标引领下的新型能源体系建设阶段,从理论、历史与现实三个维度论证了我国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逻辑必然性。

厦门大学孙传旺教授作了题为“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产业绿色转型及其外部性”的报告,深入剖析了产业绿色转型的负外部性问题,并从产业布局、要素配置、技术创新三个维度构建理论框架与指标体系,提出打破要素壁垒、发挥技术创新作用、加快全国碳市场建设等政策建议。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唐凯教授作了题为“数字金融赋能城市可持续发展——增长、创新与绿色的耦合”的报告。该报告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发现数字金融通过促进城市经济增长、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有效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下午的学术交流活动由6个平行论坛组成。来自厦门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矿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气候变化与绿色金融、数字经济与绿色创新、气候风险影响与管理、新质生产力与碳中和、气候政策不确定性与风险溢出、气候金融与绿色低碳发展等议题展示了最新研究成果,并展开深入讨论与交流。

最后,汕头大学商学院黄智淋副教授代表承办单位致闭幕词,向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学者致以诚挚的谢意。

本次论坛的成功召开,既是推动跨学科交叉研究深化、助力“双碳”目标落地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有效实践。同时也为政策制定者、企业界及科研工作者搭建了高效对话平台,为各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汕头大学商学院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推动碳中和与气候金融领域前沿问题的学术研究,努力取得更多高质量成果,为助推“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智慧与力量。

来源:应用经济系

编辑:马嘉敏

初审:王迎春

复审:黄智淋

终审:郑慕强